邦達集團 BANGDA GROUP - 以科技為動力 以質量求生存

咸寧市博物館古代服飾秀走筆
2019-04-04 08:14:17
咸寧市博物館古代貴族服飾秀和首飾藝術專題展開幕,將縱向和橫向的歷史時空脈絡緊密穿梭,真實還原古人生活場景、展示其審美文化符號。銀釵造型古樸雅致,紋樣似拙筆粗雕,鎏金表面上細看還有圖案裝飾,通體金黃明亮,吸引得葛先生和其他觀者如云,遲遲不愿離去。不難想象,千年前的唐朝仕女戴上銀釵后搖曳生姿的美麗景象。
當日,來自中華漢服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漢裳春與咸寧漢服同袍群的二十余位漢服文化愛好者精心梳妝打扮,身穿襦裙、長襖、褙子等各式漢服,在咸寧市博物館進行了歷代漢服形制展示。
身著各式各樣漢服的愛好者款款而來,古韻風流,昭然自現,觀眾仿佛穿越到遙遠的古代,現場觀眾紛紛拿出相機拍照錄影。中國古代首飾歷史悠久,然而金銀首飾的歷史卻并不太長。今天能夠看到的早期首飾遺存以骨貝玉石為主,金屬制品不多,金銀則更少。女子頭飾到兩漢方才普遍。金銀簪釵的繁盛期,自唐代始,至明而臻于輝煌,它是金銀首飾的集大成,也是華貴與精致的登峰造極。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觀看此次展覽,觀眾可以欣賞到唐代的富麗堂皇、明代的華貴濃艷、清代的華貴繁縟。這些精品首飾制作精美,清新典雅,五彩斑斕,讓人嘖嘖稱奇。當市民近距離欣賞這些藝術珍品時,就會感到那種震懾人心之美。
“不僅僅只是一場展覽,而是物質精神文化的記錄和再現。”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首飾、服飾歷史悠久,無不體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而古代首飾的工藝更是令現代人嘆為觀止,即使是現代化機器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技藝也無法重現。
以金銀飾品制作工序中的鏨刻、累絲、鎏金、鑲嵌、點翠、燒藍等制作程序為例,工藝精湛、精美絕倫,在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對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次展覽以首飾和漢服為切入點,為市民展現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還原古人的精致生活。也展現了勞動人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過觀賞首飾和漢服展,市民更能在“文化”與“器物”、“器物”與“文化”的不斷轉換間沉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物”的精彩,也可以由不同界域透視歷史,收獲新的詩意。
據悉,下一步,咸寧市博物館將繼續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開展集參觀展覽、開辟啟智課堂、組織親子活動、手工制作于一體的系列公眾教育活動,普及文物保護知識、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
咸寧市博物館位于咸寧市溫泉金桂大道。是咸寧市重點建設工程,占地30.53畝,建筑面積9887平方米,展廳面積3200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左右,2009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咸寧市博物館是一座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與保護、考古發掘與研究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性綜合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咸寧市博物館迄今已走過了36年的發展歷程,全市現轄國保單位6處,省保單位53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37處。截止2011年底,咸寧市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0余件(套),以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為主,也有一部分傳世文物和革命文物,其類別包括銅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絲織品、金銀器、古字畫等,其中一、二、三級文物400余件。
閱讀 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