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達集團 BANGDA GROUP - 以科技為動力 以質量求生存

文化守護可以千姿百態
2022-07-07 14:58:4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歷經千百年,早已無聲無息地滲透進了每個中國人的骨子里。無論是洋洋灑灑的詩詞歌賦,還是走街串巷的雜耍手藝,無論是巧奪天工的雕梁畫棟,還是流轉于舌尖上的苦辣酸甜,這些豐富多彩、璀璨絢爛的文化,正是華夏文明的根基,也是我泱泱大國的特有符號。
而學習、傳播和發揚我們的中華文化,應該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不久前發布的《2021-2022年度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十大案例》里,收錄了十項從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間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大活動和項目、熱點事件、優秀作品、先進典型等,它們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
北京冬奧會傳播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類型:熱點事件
其他關鍵字:冬奧會/文化軟實力
作為迄今為止收視率和網絡關注度最高的全球頂流賽事,北京冬奧會帶給我們的除了精彩的賽事和運動健兒留下的颯爽英姿,更是將多元化的中國文化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將中國書法與冰雪運動巧妙結合的冬奧會徽“冬夢”,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冬奧火炬“飛揚”,開幕式上以中國二十四節氣進行的倒計時,融合了國寶大熊貓與傳統紅燈籠元素的吉祥物冰敦敦和雪融容……我們可以看到,冬奧會呈現給世界的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又包羅萬象、與時俱進的華夏文明。
三星堆考古新發現震驚全球
類型:熱點事件
其他關鍵字:考古/文化遺產/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的面世對全世界人類文明的探究和發展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截止2021年底,共出土編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黃金面具、鼎尊人像、青像方尊、大面具、神壇模型、跪姿銅人等眾多文物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國外的主流媒體紛紛報道,外國網友也踴躍在線上觀賞這些造型各異的出土文物,無不驚嘆中國數千年歷史的豐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類型:熱點事件
其他關鍵字: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形象
云南野象遷徙事件轟動全球,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動用8架無人機、5臺紅外儀以及各種先進的衛星通訊裝備器材等,在不驚擾野象的前提下,將這群憨態可掬的生物展現在世人面前,一時間風靡全網。從美麗的西雙版納保護區一路北上,歷經1300多公里,這些“國際明星”最終順利到家。歷時一年多的遷徙活動,吸引了3000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關注,67萬條相關報道傳播到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受眾,全網閱讀量超過110億次,讓世人看到了一個疆域遼闊、生物多樣、資源豐富、文明友善、真實立體又可愛的中國形象。這不僅是一場動物界的公路電影,更是一部出色的中國宣傳片。
類型:熱點事件
其他關鍵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福州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于2021年7月16日至31日以線上為主的方式在福州舉辦,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上首次在線審議世界遺產議題。同時也是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50周年為契機,站在嶄新起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在互通有無中凝聚共識,在文明互鑒中共護瑰寶。福建省和福州國際傳播平臺通力合作,聯合中央媒體,整合全媒體渠道資源,在海媒平臺發布250多條相關信息,總閱讀量近1000萬人次,向全球的網友展示了世界遺產保護的中國擔當、福建風采和福州魅力。
類型:熱點事件
其他關鍵字:服飾文化/國風
當年一首《禮儀之邦》讓漢服復興運動逐漸進入眾人的視野,而隨著這些年來各地漢服愛好者和國風擁護者們的不斷宣傳和推廣,“漢服風”已經從小眾圈子刮向了世界各地。漢服現如今在國內已經發展成了百億級的產業,在國外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據相關數據統計,Instagram上“漢服”話題相關內容瀏覽量超49億次,TikTok上僅標注為“漢服”話題的短視頻播放量也超過了3億次。2020年至2022年間,全球由漢服愛好者所組成的漢服社群數量增長了46%。2021年9月,世界級時尚雜志《時尚芭莎》電子刊將漢服選定為封面大片。漢服風在海外的興起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服飾藝術的迷人魅力。
類型:先進典例
其他關鍵字:視頻自媒體/中國故事/他者視角
從以色列人高佑思在北京大學留學期間創立視頻自媒體“歪國仁研究協會”至今,已吸引粉絲數百萬,全球播放量達數億次。而“洋網紅”在現如今的各大社交平臺上已經層出不窮,據相關數據統計,僅在痘印上粉絲總數超過50萬的外籍博主已經有近100人,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在海內外社交平臺上講述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向海外受眾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成為講述中國故事中不可忽略的一支新力量。
類型:先進典例
其他關鍵字:元宇宙/文博/數字技術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我國不少博物館也開始探索利用元宇宙技術更好地向海內外展示中國文物、傳播中華文化的新形式。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多家知名文博機構如今都將館藏文物搬進了“元宇宙”,還有近20家文博機構發行了數字藏品。2021年10月份湖北省博物館上線了“越王勾踐劍”數字藏品,2021年11月份金沙遺址博物館以“古蜀金沙”為題推出四個限量款的數字文創產品;2021年12月份河南博物院推出首個3D數字文創“婦好鸮尊”,幾乎一上線就遭秒殺,頃刻售罄。現如今,文物的收藏、保護和宣傳,已經以與時俱進的方式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了。
類型:優秀作品
其他關鍵字:傳統文化/電視節目/典籍
牛年新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大型原創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以“戲劇+影視+文化訪談”的呈現模式,陸續介紹了《尚書》《論語》《孫子兵法》《楚辭》《史記》等11部流傳千古、享譽中外的經典名篇。節目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超33億,視頻播放量超20億,在海外視頻網站獲得了數億次的點擊率。節目獲得亞洲太平洋地區最富聲譽的媒體獎項——第58屆亞廣聯獎,評委會認為“節目讓充滿古老智慧的經典之作煥發新生,在智識和情感上引發了我們的強烈共鳴。”
類型:優秀作品
其他關鍵字:建黨百年/紀錄片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年輕的美國共產黨員伊谷然(Ian Goodrum)在《求索:美國共產黨員的中國行》系列視頻中,作為出鏡主持人,先后走進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等紅色圣地,對話學者專家、國際友人、基層黨員等各界人士,探尋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獨特身份背景下的“他者視角”,中外融通的話語表達,拉近了與海外受眾的距離,也使作品更有可信度和說服力。系列視頻在中國日報全媒體平臺刊發后,全球傳播總量超過4300萬,海外主流媒體轉引轉載200多次。
類型:創意活動
其他關鍵字:地域文化/國際傳播/線上活動
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面對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各地政府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對外推廣當地文化:從“上海中國文化體驗基地”網絡專題,到“江西故事”系列雙語短視頻網絡專題;從 “山水圣人,魅力山東”外國媒體山東行,到 “尋找福州坊巷里的福文化”主題網絡直播;各地在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新媒體產品的同時,聯合一批了解中華文化、熱愛中華文化的外籍友人,共同策劃選題、共同參與內容制作,極大地提升了對外傳播效果。
放眼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古巴比倫”、“古埃及”、“古羅馬”,只有中國,在經歷了王朝迭代、內外征戰之后,依舊保持著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同時,在守護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的今天,各式各樣的文化和傳統正在被重新喚醒,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文化守護可以多種多樣,將這些美好的東西傳播開來,本身就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希望希望這些記憶可以被銘記,也希望這些美好可以被傳承。
(十大案例部分內容摘錄自《中國日報網》)
閱讀 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