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達集團 BANGDA GROUP - 以科技為動力 以質量求生存

為緩解“停車難” ,杭州停車場建設發力
2020-01-02 10:43:31
杭州在緩解城市“停車難”方面定下了一個“小目標”:2019年全面完成“杭州主城區新增停車泊位40000個”,同時加大余杭區、蕭山區、富陽區中心區域泊位供應。
杭州市建委(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有一份成績單:今年,杭州主城區新增停車位48559個,其中公共泊位6293個。如果把統計范圍擴大到杭州十城區范圍內,數據則是新增停車位10萬個,其中公共泊位超過1.1萬個。
向下要空間,緩解老城區“停車難”。最近幾年,杭州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一直很大,數量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新建小區、學校、商場停車位已經基本滿足需求。從總量上來說,杭州的停車泊位數量并不少。有些市民之所以感覺杭州依然“停車難”,主要還是老城區因為歷史原因“欠下的舊賬”有點多。所以,近年來,在破解“停車難”問題上,杭州關注的目光,一直放在老城區。但是,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癥結,就在于土地資源稀缺。
有的市民可能會說,是否能采用立體停車庫或者立體停車樓的方式,來解決老城區停車難?“立體停車庫或者立體停車樓,因為要考慮到居民采光、噪音等各方面因素,在規劃、設計時的難度比較大,并不適合大規模推廣。”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考慮各方面因素,杭州現在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向地下要空間”,“學校、公園、綠化帶的地下空間,我們都已經開始利用起來。”位于濱江區春暉小學地下公共停車庫共設置泊位153個,目前已經完成建設。相較于其他的公共停車庫,這個停車庫最大的特點是完善了內部學生接送系統。
在公園地下建設的停車場,首推位于星藝街與古墩路交叉口的文新公園地下公共停車庫,這里共有公共停車泊位223個。文新公園地下公共停車庫一方面可以緩解周邊政新花園、湖畔花園、星洲花園等小區的停車壓力;另一方面,這里緊靠文新地鐵站,方便了市民換乘地鐵出行。
地下智能停車庫未來還有不少。相較于動輒數千平方米的公園,綠化帶面積窄小,又怎么能在地下開發停車泊位呢?其實,利用綠化帶地下空間,也是杭州盡力挖掘潛力的一種嘗試。在上塘路邊的宸創大廈,其地下規劃有地下停車庫。本來按照規定,地下停車庫需要與周邊的綠化帶保持一定的距離。而杭州采用協議出讓的方式,將綠化帶地下的空間,也出讓給了大廈方面用以建設公共停車庫。這樣一來,也可為周邊居民提供停車場所。密渡橋地下智能式停車庫,現在是很多市民在武林商圈一帶停車的選擇之一。而未來,這樣更節約土地資源的地下智能停車庫在杭城也將會更多。下城區的東園公園、江干區的景芳園公園、拱墅區的大關金松公園、西湖區的馮家河綠化帶,均有地下智能停車庫正在穩步建設中。而上城區東河環保公園地下智能停車庫也即將開工建設。明年,這些項目中有部分可以完成土建工程。如果順利的話,部分項目可以在2021年投入使用。
閱讀 1446